发布时间:2020-12-22 09:04:22 作者:《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点击量:
《中华血液学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6日在苏州市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中华医学会卢全副编审、《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吴德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院所长程涛以及90余位《中华血液学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及通讯编委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社长董文革主持会议。魏均民社长致辞,充分肯定了《中华血液学杂志》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向为杂志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专家表示感谢的同时,强调了编委的责任和担当。第九届编委会总编辑黄晓军通过视频总结了上一届编委会的亮点工作,阐述了办刊中的三个“坚持”,表达了对新一届编委会成立的诚挚祝贺。卢全副编审代表医学会宣读了《中华血液学杂志》第十届编委会组成的批复文件,魏均民社长、卢全副编审、徐妍主任为总编辑、副总编辑颁发聘书。第十届编委会总编辑吴德沛教授宣读了任职责任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院所长程涛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表示对杂志社一如继往给予全方位支持,助力杂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董文革社长代表第九届编委会做了工作报告。第九届编委会确立了杂志总体定位,明确了发展目标:挖掘优势资源,凸显内容特色;发挥头雁效应,带动编委贡献;拓展知识服务形式,塑造品牌形象。具体工作包括开辟了“名家谈诊疗“栏目,约请各疾病领域的专家亲自撰稿,目前已刊发42篇,篇均访问量近4000次。密切与学会合作,刊发各类指南共识37篇,极大地促进了血液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期刊数字化方面,杂志取得长足的进展,完成创刊至今的过刊回溯工作,实现全部文献的数字化存储与访问。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2020年4月杂志被Pubmed Central数据库收录,月访问量达1.9万次,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组织《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的品牌会议、指南共识巡讲、临床思维大赛等专项活动,对年轻医师、基层医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和发现了大量的青年人才。目前《中华血液学杂志》平均年收稿量约700篇,平均刊出周期173天,平均刊出率为35%。获2019年度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科高影响力期刊,3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本次会议评选出《中华血液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优秀编委奖、优秀组织宣传奖、优秀论文奖,现场予以颁发证书及颁奖。
适逢《中华血液学杂志》创刊40周年,与会的众多编委热情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发表论文的故事,坦言杂志和学者是陪伴、见证、互相成就的关系。就《中华血液学杂志》目前存在的刊出周期长、被引数据差、高创新性论文少等问题,大家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华中科技大学胡豫教授认为编委应重视且有义务发表论文时引用中文期刊发表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建议优化快速通道、优先出版制度进一步吸引优秀稿源。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认为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与高引用率相辅相成,输出高品质的论文是提高影响因子的保证。另外专家审稿过程中应把引用相关的学术不端作为审查内容,给出适当的建议或作出适度提醒。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呼吁大家响应习总书记“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号召,把优秀的论文投给本刊,尤其是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可开辟栏目展示欧美血液学年会上中国专家的论文摘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分析了SCI导向下国内稿件的外流情况,认为本刊的目标论文可以是SCI影响因子2~5分,同样呼吁广大编委把相应分值的论文投给本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凤奎教授从审者、编者两个方面给自己及大家提出要求:专家及时完成审稿,提高稿件时效性;考虑年轻读者的需求,调整栏目,多刊出临床实践类稿件;准确抓取研究热点,及时刊出,发挥引领作用。天津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坦言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打造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依靠大家不懈的努力,让优秀论文回归是履职编委工作的重要部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提出“动车”办刊的思路,建议充分发挥编委作用,定期召开编委会或总编扩大会,交流碰撞出优秀的选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开林教授指出和杂志保持“互动”很重要,他把编委工作总结为当好“裁判员”“运动员”“观众”,即把好审稿质量关、投送高质量的论文、对刊出的感兴趣的栏目内容多关注多浏览多转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进一步细化编委的职责:以临床诊疗问题为导向,制订更细化共识指南;优化审稿流程,缩短出版周期;带头进行学术讨论,就热点问题发表评论。作为通讯编委的代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磊教授从利用互联网、融媒体加大推介和传播力度方面提出建议。
最后吴德沛总编辑作了大会总结,从站位、政策的高度重申了把优秀的、代表自身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文期刊的重要意义,《中华血液学杂志》新一届编委会将传承和发扬“匠心”办刊精神,充分发挥编委学术主导作用,抓住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